导读:《内部控制设计、测试与评价》是2007年11月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内部控制设计、测试与评价》编写组。 [1]
免费提供专业财税问题解答,让您避免税务行政处罚风险
-
问内部控制与控制测试的目标分别是什么
答内控目标1、建立和完善符合现代管理要求的内部组织结构,形成科学的决策机制、执行机制和监督机制,确保单位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
2、建立行之有效的风险控制系统,强化风险管理,确保单位各项业务活动的健康运行。
3、堵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欺诈、舞弊行为,保护单位财产的安全完整。
4、规范单位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5、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单位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
问为什么了解内部控制与测试内部控制使用的程序大部分是类似的?
答风险评估程序包括:(1)询问管理层和被审计单位内部其他人员;(2)分析程序(3)观察和检查。
了解内部控制术语风险评估程序,所以,一般也包括:(1)询问被审计单位人员;(2)观察特定控制的运用;(3)检查文件和报告;(4)穿行测试(观察和检查的结合)。
控制测试是实质性程序的一种,所以其使用的审计程序的类型一般有:询问、观察、检查和重新执行。二者的区别在于穿行测试和重新执行。
二者本身很多程序都是可以在不同阶段使用的。不必纠结这个问题。
-
-
问老师,内部控制与控制测试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答内部控制,它是一个系统的一个流程,就企业在日常的监管,他需要内部控制去进行监管、监管。那么控制测试就是测试这个内部控制的一个设计和执行是否合理,或者是得到了执行。
-
问审计中内部控制如何进行测试呀?
答您好!
1.了解内部控制:首先,审计人员需要了解企业现有的内部控制系统,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督。
2.识别关键控制:识别和记录那些对防止或发现财务报告错误的发生至关重要的控制措施。
3.评估控制风险:评估在缺少有效内部控制的情况下,财务报表出现重大错报而未被及时发现的风险。
4.进行控制测试:设计与执行测试:设计测试程序来验证关键控制措施是否得到适当执行。样本选择:从足够大的样本中随机选择交易或控制活动进行测试。观察与检查:通过观察、检查、询问等方法来获取控制措施是否有效运行的证据。
5.记录测试结果:详细记录测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6.评估控制缺陷:根据测试结果,评估控制缺陷的性质和严重程度。
7.沟通发现:将测试结果和发现的问题与管理层沟通,并讨论可能的改进措施。
8.形成审计结论:基于测试结果,形成对内部控制系统有效性的整体评价。
9.风险评估更新:根据内部控制测试结果,更新对财务报表错报风险的评估。
10.确定审计证据:根据内部控制测试的结果,确定需要获取的审计证据的量和性质。
11.监督和持续改进:内部控制测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定期进行以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12.遵守审计准则:在进行内部控制测试时,应遵守相关的审计准则和标准。
-
问这里说的是什么程序啊了解内部控制还是控制测试?
答你好同学,是了解内控。
-
问Cpa拟不信赖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但还必须检查内部控制,只是不做控制测试了是吗
答你好,同学
对的哈理解正确
-
问审计 认为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有效,就是是说拟信赖该单位的内部控制吗?这时候应该要做控制测试对吗?如果不信赖的话就不需要做控制测试了对吗?
答您好,是的。
如果预期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有效的,就“必须”对内部控制进行控制测试。
如果不信赖,就可以做实质性程序,不做控制测试
-
问老师,控制测试用于测试和评价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作为企业的内控为啥不能发现交易、余额、列报的重大错报
答相当于家的防盗门
你可以评价防盗门的防盗效果如何,但不能因为评价该防盗门就能得出家里是否被盗以及被盗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