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政府单位会计与政府财政会计的区别
免费提供专业财税问题解答,让您避免税务行政处罚风险
-
问论述政府会计改革引入权责发生制的重要意义
答同学您好,(一) 有利于准确反映资产的价值(二) 有利于防范财政风险(三)有利于正确揭示政府运营成本
-
问你好老师,有没有政府会计制度政府会计准则及政府会计报表体系
答同学你好
这个问了下都没有
-
-
问乡政府的扶贫会计,是属于事业单位会计,还是政府会计
答你好!
是政府会计。
-
问政府会计资产计量属性
政府会计负债计量属性各是什么
答政府会计资产计量属性 历史成本 重置成本 现值 公允价值 名义金额
政府会计负债计量属性历史成本 现值 公允价值
-
问论述政府会计制度的平行记账的定义、适用范围及特点,说出你的理解。并分析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的核算差异及原因。
答尊敬的学员您好!参考一下。
“平行记账” 即对于纳入预算管理的现金收支,在采用财务会计核算的同时进行预算会计核算
平行记账是执行新政府会计制度改革以来提出的应用于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记账方法,指的是对于纳入预算管理的现金收支,在采用财务会计核算的同时进行预算会计核算,也指针对同一笔经济业务既要按照权责发生制进行登记也要按照收付实现制进行登记处理。
范围:主要影响到的是事业单位非盈利组织的核算
平行记账的特点包括如下几点。
一是在同一个会计核算系统中,财务会计按权责发生制进行核算,预算会计按收付实现制进行核算。
二是在同一个会计核算系统中,基于两套会计要素、两类会计恒等式。财务会计通过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费用5个要素进行核算,预算会计通过预算收入、预算支出和预算结余3个要素进行核算。
财务会计有两个恒等式,即“资产-负债=净资产”和“收入-费用=本期盈余”。预算会计有一个恒等式,即“预算收入-预算支出=预算结余”。
三是在同一个会计核算系统中,基于同一原始凭证、相同的金额,有两个记账凭证和两类账簿。对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现金收支业务,依据同一个原始凭证、相同的业务发生金额,分别编制财务会计记账凭证和预算会计记账凭证,分别登记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两类账。
四是在一个会计核算系统中,基于两个结转时点。在财务会计中,收入、费用在期末进行结转,本期盈余、本年盈余分配、无偿调拨净资产在年末进行结转;在预算会计中,预算收入、预算支出、预算结转结余在年末进行结转。
五是在一个会计核算系统中,核算形成的结果是“双报告”。财务会计核算形成财务报告,预算会计核算形成决算报告。编制“本期盈余与预算结余差异调节表”,可揭示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之间的勾稽关系。
-
问政府会计编制会计分录
答同学你好!
1.
借:国库存款 405000
贷: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200000
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 100000
补助收入—基金预算补助收入 105000
2.
借:补助支出 50000
贷: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000
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20000
借: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0000
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20000
贷:国库存款 50000
3.借:国库存款 350000
贷:财政专户管理资金收入 350000
4.
借:国库存款 20 500
贷:在途款—政府性基金预算 20500
5.
借:预拨经费150000
贷:国库存款 150000
6.
借:国库存款—一般公共预算 36 200
贷:调入资金 36 200
借:调出资金 36200
贷:国库存款—政府性基金预算 36200
7.
借:一般预算收入200000
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 100000
补助收入—政府性基金补助收入 105000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000
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20000
财政专户管理资金收入 350000
在途款—政府性基金预算 20500
调入资金 36 200
贷:预算结余 861700
借:预算结余 286200
贷:补助支出 50000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0000
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20000
预拨经费150000
调出资金 36200
-
问政府会计与企业会计区别大吗?没接触过政府会计能做乡镇卫生院的账吗?
答大
里面的科目基本上不一样的
政府会计准则需要做预算会计
-
问政府会计
写出会计分录
答同学你好
要预算会计分录和财务会计分录对吗
-
问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下的公司是使用政府会计还是企业会计准则啊
答你好!
建议用企业会计准则
-
问政府会计的信息质量要求有哪些?以及政府会计的质量要求与企业会计的区别
答同学你好,区别如下,原因是获取信息的侧重点不同,编制信息的主体不同。
政府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包括可靠性、全面性、相关性、及时性、可比性、可理解性和实质重于形式7个方面。
1可靠性。政府会计主体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核算,如实反映各项会计要素的情况和结果,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2全面性。政府会计主体应当将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或者事项统一纳入会计核算,确保会计信息能够全面反映政府会计主体预算执行情况和财务状况、运行情况、现金流量等。
3相关性。政府会计主体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反映政府会计主体公共受托责任履行情况以及报告使用者决策或者监督、管理的需要相关,有助于报告使用者对政府会计主体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4及时性。政府会计主体对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核算,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5可比性。政府会计主体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同一政府会计主体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不同政府会计主体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确保政府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6可理解性。政府会计主体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7实质重于形式。政府会计主体应当按照经济业务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不限于以经济业务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使财务报告中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等信息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本特征,它主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8个方面。
一、可靠性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的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二、相关性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三、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四、可比性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具体包括下列要求:
(一)同一企业对于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
(二)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即对于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同企业应当采用相同或相似的会计政策,以使不同企业按照一致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基础提供有关会计信息。
五、实质重于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如果企业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那么就容易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无法如实反映经济现实和实际情况。
六、重要性
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七、谨慎性
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八、及时性
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