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税点是6%计算公式怎么算
免费提供专业财税问题解答,让您避免税务行政处罚风险
-
问税点是6%计算公式怎么算
答你好,能讲详细点吗?什么税?
-
问有社保计算公式吗?EXCEL的,税点可行调换
答社保不需要自己计算的 去社保系统下载清单就行
-
-
问工资表中新个税计算公式?
答你好,你是指EXCEL中的个税公式吗?试试这个=ROUND(MAX((G4-5000)*{0.03,0.1,0.2,0.25,0.3,0.35,0.45}-{0,210,1410,2660,4410,7160,15160},0),2)
-
问现金流量表计算表计算公式是啥
答(1)确定主表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收入×(1%2B17%)%2B利润表中其他业务收入%2B(应收票据期初余额-应收票据期末余额)%2B(应收账款期初余额-应收账款期末余额)%2B(预收账款期末余额-预收账款期初余额)-计提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期末余额
2、收到的税费返还
=(应收补贴款期初余额-应收补贴款期末余额)%2B补贴收入%2B所得税本期贷方发生额累计数
3.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营业外收入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2B其他业务收入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2B其他应收款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2B其他应付款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2B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公式一)
具体操作中,由于是根据两大主表和部分明细账簿编制现金流量表,数据很难精确,该项目留到最后倒挤填列,计算公式是:
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公式二)
=补充资料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2B2)-(4%2B5%2B6%2B7) }
公式二倒挤产生的数据,与公式一计算的结果悬殊不会太大。
4.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成本%2B(存货期末余额-存货期初余额)〕×(1%2B17%)%2B其他业务支出(剔除税金)%2B(应付票据期初余额-应付票据期末余额)%2B(应付账款期初余额-应付账款期末余额)%2B(预付账款期末余额-预付账款期初余额)
5.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
=“应付工资”科目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2B“应付福利费”科目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2B管理费用中“养老保险金”、“待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2B成本及制造费用明细表中的“劳动保护费”
6.支付的各项税费
=“应交税金”各明细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2B“其他应交款”各明细账户借方数%2B“管理费用”中“税金”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2B“其他业务支出”中有关税金项目
即:实际缴纳的各种税金和附加税,不包括进项税。
7.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营业外支出(剔除固定资产处置损失)%2B管理费用(剔除工资、福利费、劳动保险金、待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折旧、坏账准备或坏账损失、列入的各项税金等)%2B营业费用、成本及制造费用(剔除工资、福利费、劳动保险金、待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2B其他应收款本期借方发生额%2B其他应付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及计算公式
(2)确定主表的“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
=(短期投资期初数-短期投资期末数)%2B(长期股权投资期初数-长期股权投资期末数)%2B(长期债权投资期初数-长期债权投资期末数)
该公式中,如期初数小于期末数,则在投资所支付的现金项目中核算。
2.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
=利润表投资收益-(应收利息期末数-应收利息期初数)-(应收股利期末数-应收股利期初数)
3.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收回的现金净额
=“固定资产清理”的贷方余额%2B(无形资产期末数-无形资产期初数)%2B(其他长期资产期末数-其他长期资产期初数)
4.收到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如收回融资租赁设备本金等。
5.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
=(在建工程期末数-在建工程期初数)(剔除利息)%2B(固定资产期末数-固定资产期初数)%2B(无形资产期末数-无形资产期初数)%2B(其他长期资产期末数-其他长期资产期初数)
上述公式中,如期末数小于期初数,则在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收回的现金净额项目中核算。
6.投资所支付的现金
=(短期投资期末数-短期投资期初数)%2B(长期股权投资期末数-长期股权投资期初数)(剔除投资收益或损失)%2B(长期债权投资期末数-长期债权投资期初数)(剔除投资收益或损失)
该公式中,如期末数小于期初数,则在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项目中核算。
7.支付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如投资未按期到位罚款。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及计算公式
(3)确定主表的“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吸收投资所收到的现金
=(实收资本或股本期末数-实收资本或股本期初数)%2B(应付债券期末数-应付债券期初数)
2.借款收到的现金
=(短期借款期末数-短期借款期初数)%2B(长期借款期末数-长期借款期初数)
3.收到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如投资人未按期缴纳股权的罚款现金收入等。
4.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
=(短期借款期初数-短期借款期末数)%2B(长期借款期初数-长期借款期末数)(剔除利息)%2B(应付债券期初数-应付债券期末数)(剔除利息)
5.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
=应付股利借方发生额%2B利息支出%2B长期借款利息%2B在建工程利息%2B应付债券利息-预提费用中“计提利息”贷方余额-票据贴现利息支出
6.支付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如发生筹资费用所支付的现金、融资租赁所支付的现金、减少注册资本所支付的现金(收购本公司股票,退还联营单位的联营投资等)、企业以分期付款方式购建固定资产,除首期付款支付的现金以外的其他各期所支付的现金等。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及计算公式
4
(4)确定补充资料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
现金的期末余额=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期末余额;
现金的期初余额=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期初余额;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现金的期末余额-现金的期初余额。
一般企业很少有现金等价物,故该公式未考虑此因素,如有则应相应填列。
-
问为什么个税的计算器计算出来的税金与电子表格里设置个税公式计算出来的金额不相同?电子表格公式算出来1800
答您好,应当是社保公积金和专项附加扣除影响
-
问利润表所得税费用计算公式
答营业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2B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所得税=利润总额*所得税率。
-
问比如这个工资表的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怎么计算呢,我不会设公式
答在中国,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可以稍微复杂,因为它涉及到多个级别和扣除额。以下是如何在Excel电子表格中设置2024年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的详细步骤。
步骤 1: 设定基本信息
首先,在电子表格中输入员工的基本信息,包括:
- **总收入**:员工当月的总收入。
- **五险一金扣除**:通常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
- **专项附加扣除**:如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等。
- **税前扣除**:如基本减除费用(例如,每月5000元)。
步骤 2: 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在Excel中,你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excel
=总收入 - 五险一金扣除 - 专项附加扣除 - 税前扣除
步骤 3: 应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根据中国的个人所得税法,对超过税前扣除后的应纳税所得额应用相应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以下是一个简化的税率表(仅供参考,实际应用时请依据最新的税法):
| 级数 | 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 | 税率 | 速算扣除数 |
| --- | --- | --- | --- |
| 1 | 不超过3000元 | 3% | 0 |
| 2 | 超过3000元至12000元 | 10% | 210 |
| ... | ... | ... | ... |
在Excel中,可以使用 `VLOOKUP` 函数来查找适用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假设税率表位于A1:D7的区域内,`应纳税所得额` 在A8单元格中,则计算税额的公式可以是:
excel
=VLOOKUP(A8, A2:D7, 3, TRUE) * A8 - VLOOKUP(A8, A2:D7, 4, TRUE)
步骤 4: 计算实际税额
根据上述公式,Excel将自动计算出每位员工的个人所得税。
注意事项
确保所有的数值都正确输入,并且公式中的单元格引用没有错误。
- 税率和免税额可能会有变动,计算时请参考最新的税法规定。
- 电子表格的具体公式可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特别是与五险一金等具体扣除项目相关的部分。
通过这些步骤和公式,你可以在电子表格中设置自动计算个人所得税的功能,从而提高工资核算的效率和准确性。
-
问盘点库存的盈亏率计算公式
答就是盘点的差额/账面金额。
-
问有新个税表格的计算公式吗?
答你好,试一下这个公式=ROUND(MAX((G4-5000)*{0.03,0.1,0.2,0.25,0.3,0.35,0.45}-{0,210,1410,2660,4410,7160,15160},0),2)
-
问主产品成本计算公式和特点
答同学你好
1、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有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
(1)品种法:品种法是指以产品品种作为成本核算对象,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适用于单步骤、大量生产的企业,如发电、供水、采掘等企业。
(2)分批法:分批法是指以产品的批别作为成本核算对象,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的企业,如造船、重型机器制造、精密仪器制造等。
(3)分步法:分步法是指按照生产过程中各个加工步骤(分品种)为成本核算对象,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计算各步骤半成品和最后产成品成本的一种方法。适用于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的企业,如冶金、纺织、机械制造等。
2、产品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包括分类法、定额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