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账损失是什么意思
坏账损失是一种公司在业务活动中所面临的风险之一。这种损失产生于企业无法收回其应收账款的情况,或者是由于应收账款已经长时间逾期,无法有力保证其收回的情况下发生。一旦出现坏账,如何进行核算处理就成为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债权和债务之间的关系是判断坏账损失产生的前提条件之一。当企业发生业务活动时,往往需要用借贷关系来记录这些活动。当企业出售商品或提供服务时,就会产生应收账款,这个过程中企业作为债权方,完成了对方要求的义务。但是当对方无力或不愿意按照约定的时间或价格规定付款,企业就应该将其识别为应收账款的坏账损失。
坏账损失的核算方法有两种:直接转销法和备抵法。其中,直接转销法指的是在坏账损失发生时,直接记录为“资产减值损失-坏账损失”科目,不需要设置“坏账准备”科目。这种方法核算简单快捷,但缺点在于不符合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备抵法则是在预计出现坏账的情况下,提前设置“坏账准备”科目,在实际确认损失时将其转为“资产减值损失-坏账损失”科目。虽然备抵法核算相对较为复杂,但更能够体现出资产价值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坏账损失的确定包括什么?
坏账损失的确定包括:
1、债务人死亡或宣告死亡,以其财产或遗产清偿后仍无法收回的账款。
2、债务人破产,以其破产财产清偿后仍无法收回的账款。
3、债务人较长时间内未履行其清偿义务,并有足够的证据表明无法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极小的款项。
坏账是企业无法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极小的应收账款,由于发生坏账而产生的损失,称为坏账损失。对于坏账损失,企业应设立“坏账准备”科目核算,然后按照一定比例将预估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计入“坏账准备”科目。
坏账损失是什么意思?按照上文内容介绍,相信大家应该对此坏账损失的定义以及对企业的影响应当都有一定程度上的理解的,其实在上文中小编老师已经非常详细的对坏账损失的内容进行阐述的,但是因为文章篇幅的原因无法全面的、系统的进行介绍,如果你们想要学习更多关于坏账损失方面的会计分录,那么不妨来本网站上免费搜索与之相关的会计知识进行学习。